一路上,伴着朝阳前行,六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有些漫长,也有些坎坷。进山的道路蜿蜒曲折,但陪伴我们的却是无限的风景,车辆吃力地拐过最后一个弯道后,我们到达了路程终点———尔马千爱慕小学 。
2020年春季学期尔马千爱慕小学,开设了一年级、三年级、四年级和五年级共有175名学生,教师团队由凉善公益的5名志愿者组成。分别来自浙江的张振生,江苏的陈静,成都的谢小喜,贵州的龙恒叉,陕西的许康。

陈静,喜欢健身,跆拳道的她,是尔马千爱慕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兼任数学老师,同时还负责学校的体育课和免午工作,虽然工作负担重,压力大,但陈静老师仍然一丝不苟的完成者自己应尽的工作,兢兢业业,是学校老师的模范。▼

谢小喜,来自四川成都,这个学期是谢老师第一次来到风景如画的大凉山,在这里,她与孩子们收获了宝贵的师生情谊,这也使得谢老师在每天的日出日落中,对孩子,对大山有了新的看法和温情的回忆。▼

龙恒叉,来自多彩贵州,与谢老师一样,龙老师也是初次遇见美丽的大山,在这学期,她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和一年级,三年级的数学。在开学不久后,龙老师便和班上的学生打成了一片,每天中午,总能看见龙老师与学生一起吃饭的场景,就这样,在她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,学生和她,他和学生便一点点走进,一点点相遇。▼

许康,这学期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,一三年级的语文,全校的音乐。虽然带两个班累,但却是累并快乐的。▼

尔马千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映在孩子们的脸上,绽放出了一张张美丽的笑脸。
疫情期间,除了每日例行的晨检,我们增加了测量体温的环节,以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健康。

尔马千175个孩子只有5名任课老师,每天的课程都是排得满满的。特别这学期时间紧、任务重,为了能让课本上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,5位老师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。这个时候,协会为学校配备的电子白板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。老师的教学更加立体、生动,尤其是对一些很抽象的知识点,学生能理解得更加到位,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而作为一名老师,我们也时时刻刻鞭策着自己,提升自我专业素养。所以每天学生放学以后,就是五位老师的学习时间。除了每天晚上的备课,每周的集体备课成了我们独有的团建活动。不同教学经验的借鉴,不同教学风格的碰撞,让我们共同成长。

我们一致认为,一个好的学校,除了主抓教学以外,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。所以我们着眼于一日校园生活,希望在细节处给予学生更多的体会和感悟。很多看似不经意的过程,却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。
比如,我们在每日的大课间和孩子一起跳彝族特有的“达体舞”,就是在运动身体的同时,让学生不忘自己的民族文化。
比如,我们在每天的免费午餐开始前,要求学生背诵古诗《悯农》,就是希望孩子能明白这“一粥一稀,当思来知不易”。每一顿简单的饭食背后,都饱含着他们的父辈和天下无数农人的汗水。
比如,我们在继承《快乐商店》精神(杜绝随意赠送、发放捐赠物资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)的同时,对项目进行了改良。为每个孩子定制了一本“积分存折”,把学生每天在学校里的学习、纪律、卫生、考勤等方面的表现,转化成为积分存在“银行”里,而所有的积分都用于兑换爱心人士所捐赠的各种物资。这本“积分存折”里存储的是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努力与付出,珍惜与感恩的意义,他们需要在个兑换的过程中慢慢学习。


每当一天的校园生活结束,孩子们踏上回家的路。夕阳西下,我们五位老师又开启了“漫漫备课路”,辛苦是很辛苦,但我们相信尔马千小学的每一个明天都将会是最美好的一天。
